12月中旬,美國商務部將公布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、反補貼終裁結果。中國硅業協會日前宣布,年底將收緊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。
“事實上,在58號文出來后,在不到15天的時間里,我國多晶硅進口量就突破了過去一年的進口總量。”一位知名光伏企業高管這樣表示,“其中主要是從美國進口。”
“還好,這次‘雙反’中國企業反應比較冷靜。”浙江省光伏產業科技聯盟秘書長趙永紅博士說,“已經是老運動員了,如果還重視這個市場,企業則需要有不一樣的做法。”
尚無籌碼還擊 只能靜等
今年1月23日,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,對進口自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“雙反”調查。與2011年11月份啟動的第一次“雙反”不同,本次調查已不僅針對晶硅類光伏電池,而是將調查產品范圍擴大至鑄錠、硅片、電池、組件等幾乎全部晶硅類光伏產品。并且,從區域看不僅僅是中國大陸,還有中國臺灣地區。
1月份,我國商務部對自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的反補貼稅率為0%至2.1%,反傾銷稅率為53.3%至57%。
“之所以中國可以理直氣壯地提出‘雙反’,是美國國內需求不足。”上述高管介紹說,“中國光伏產業下游發展迅猛,美國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。”
“雖然中國希望通過多晶硅‘雙反’將其堵住,但事與愿違,因為有加工貿易政策,進口沒有受到影響,策略上我們還是占了下風。”上述高管直言,“中國企業只有等著最終裁定。”
據上述高管介紹,我國多晶硅進口一直主要采取一般貿易方式。利用加工貿易政策進口多晶硅加工成光伏產品出口的貿易行為,主要是2012年下半年商務部公布對美國、韓國、歐盟多晶硅“雙反”立案調查之后,進口企業意在利用加工貿易政策,進口多晶硅原料時不征收進口環節稅,而實行海關監管保稅,出口光伏制成品時也不再征收增值稅。如允許多晶硅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,在多晶硅“雙反”裁定后,就無法對此類貿易項下的進口征收懲罰性關稅,無法扼制進口多晶硅的惡意傾銷行為。
“造成了美國原料、設備等都進口到中國,但是現在中國做出來的產品一點都不讓進去。這與我們加工貿易政策是很違背的。”上述高管表示,“我們的加工貿易政策是,你的原料給我,我加工完,產品再返還給你,然后你付我加工費。”
“加工貿易是要對等的,但是并沒有。”一家光伏企業相關人士表示,“反傾銷也是一種手段,但目前反傾銷政策和加工貿易政策是矛盾。”
“今年8月份58號文下發后,到9月1日的兩周時間里,省級以下商務部門突擊審批進口加工貿易,兩周時間批了十幾萬噸多晶硅,比之前一年的量還大,2013年多晶硅進口量為8.1萬噸。”上述高管表示,“美國企業把未來一年的單都落實了。”
在三季報中,美國IEC等多晶硅公司明確表示,他們在反傾銷中沒有任何損失。